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来学技术 > 临沂罗庄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促教育均衡发展

临沂罗庄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促教育均衡发展

2012-03-05 05:00来源:来去留网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6日电(记者 汤乙清)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通过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基本消除了农村教师"往城里挤"、学生"择校"的现象,实现了教育的统筹均衡发展。全区区域教育差距迅速缩小,3.5万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公平教育,91%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69%的学校迈入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的行列。


    2007年,罗庄区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称号,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2010年,又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城乡一体 统筹教育经费投入


    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引擎。15年前,罗庄区作为临沂撤地设市新建区,中小学校几乎都在农村。百业待举中,当地政府赋予了教育优先权。"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抓'第一要务'"的意识,在罗庄区已成为普遍共识。


    为使学校经费收支管理规范有序,有效配置教育资源,2005年12月,该区成立了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在全区中小学实行"集中核算、分校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在公用经费分配过程中,罗庄区重点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2008年,"校财局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率先在临沂市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


    从2006年起,罗庄区将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校舍改造资金等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全区城乡同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待遇实行统一标准,教育发展的均衡先行进一步凸显。


    2007年至2009年,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分别达到15783万元、19613万元、19279万元。其中,仅在中小学校舍改造提升工程这一项,全区三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685万元,完成校舍改造面积近9万平方米。2010年,全区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已分别提高到530元和795元。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罗庄区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完善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贫困生救助比例分别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和10%。


    优化办学条件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好比农业,学生就像是禾苗,每一棵禾苗都应得到浇灌和培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就是要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逐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让老区的每一个孩子上好学。"罗庄区区长刘淑秀如是说。


    近年来,罗庄区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罗庄区的办学条件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针对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布局分散、办学质量差等实际情况,2001年,罗庄区启动了以"整合资源、规模办学"为目标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截至2009年年底,全区共投入三个亿的资金,基本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任务,使全区中小学由1995年建区之初的177处精简到49处,其中80%以上的学校是近五年新建校,全区91%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


    在罗庄区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都配备了多功能报告厅、标准化食堂、水冲式厕所和高标准塑胶操场等现代化设施。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实达电子教室"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罗庄区按标准配齐、配足了信息技术设备,较好满足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目前,该区中小学教师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中学达到每12名学生一台,小学达到每15人一台;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出率达100%。全区所有中学、街道中心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遍及农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罗庄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曾经让农村学生羡慕的现代教育手段,现在惠及了各个乡村中小学,农村孩子可以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罗庄区汤庄实验学校校长孙广树说。


    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罗庄区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破口和结合点。目前已探索形成了中心少年宫辐射带动模式、学校独立少年宫模式、"一室两用"聚合模式、社区建宫模式、"民间校外"少年宫模式。


    记者在罗庄区高都小学了解到,该校投资360余万元建设的乡村少年宫,配备了科技模型、古筝、图书、仪器、微机、台球等活动用品,依托乡村少年宫广泛开展了读书文体、科普活动。乡村少年宫这一教育新阵地的建设,有效填补了农村孩子课外教育的"真空",成为罗庄区农村孩子的心灵乐园,进一步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公平与均衡。


    为稳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罗庄区制定了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办法,简化相关手续,专门指定有关学校为城区内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免除了后顾之忧。罗庄区率先在临沂市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视同仁,这一政策共惠及4万多莘莘学子。


    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症结,在罗庄区,突出表现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失衡和农村初中教师的学科结构失衡上。


    "没有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就无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罗庄区教育局局长周广军这样强调师资力量的重要性。罗庄区把优化师资配置、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基本实现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的优化和农村初中教师学科结构的完善。


    "两个优化"的实施,是罗庄区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的重要棋子。被学生称为"姐姐老师"的张敏,在罗庄区罗庄街道朱张桥小学担任英语老师。像她这样的教师在罗庄区各农村小学都有。近三年来,罗庄区选拔出来的500余名师范类毕业生中的60%被充实到农村小学、边远街道学校任教,其中,仅本科毕业生就有近100名。同时,罗庄区还探索建立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激励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边远学校开展支教助教活动。


    "普惠与优惠并举"是罗庄区稳定师资队伍的一个妙招,他们探索出台了"城乡无差别"和"农村优惠"机制。自2005年开始,将全区教师的工资全额纳入到区级财政预算,实现了城乡教师一个标准、统一发放工资。同时,为了鼓励教师到边远的农村学校任教,让这些农村学校的新生力量安教、乐教,罗庄区在评优树先、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教师,较好地稳定了农村师资队伍。


    罗庄区还围绕"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九字方针,在师德规范、专业素养、境界提升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将师德经常性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效促进了师德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和开展问题研究、行动研究等方式,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罗庄区实施的名优教师工程,建立了"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首席教师-罗庄名师"层进式培养模式,完善了"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先后培养出"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刘建宇、"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姜怀顺和"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胡艳芝等一批名优教师。


    罗庄区副区长王凤英说,下一步,罗庄区将不断巩固提升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内涵,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的品位、层次、特色上下功夫,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平等机会,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完)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