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收藏 > 青铜器佛像艺术收藏

青铜器佛像艺术收藏

2014-06-21 10:17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来去留 查看:

中国金铜佛像走俏亚洲艺术节

         在3月份举办的纽约亚洲艺术节中,中国金铜佛像、石造像以及高古玉器格外畅销,在活动期间,许多已被贴上红点,显示已经售出。据悉,多数被“中国采购团”购得。

据远在纽约的刘幼铮先生介绍,此次亚洲艺术节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热销。多数销售中国艺术品的商店,均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其中一家名为j.j.lallyandco。的古董店,几十件中国艺术品都被销售一空。

刘幼铮先生说,他的私人朋友——有着国际“青铜器女王”之称的比利时人吉赛尔,此次也来到纽约艺术节。她手中有一件中国明代韦陀立像(如上图)有意 回流至中国。这件铜鎏金韦陀立像于上个世纪出从山东流至日本,高达2.36米,造型及体量均罕见。据悉吉赛尔女士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工作过,在中国南方考察时,喜欢上中国艺术品,后从事中国艺术品生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享有“国际青铜器女王”之誉。


中低端瓷器收藏需求旺盛 成交额上升

来自雅昌艺术的统计数据表明,瓷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在2013年止跌回升,成交数量大幅上扬,高价拍品的成交提振了整体市场信心。高价拍品对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褪去高价的光环,中低端拍品市场同样值得关注。

自2009年以来,市场整体成交额处于下跌趋势,其中高端拍品(成交价在500万元以上)的成交额占据比例连续下降,中低端瓷器(成交价在500万 元以下)成交额占比正在逐步上升;同时,中低端瓷器市场占有整体市场98%以上的成交量,极高的市场密集度对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中低端瓷器规模扩大但增长率仍处下滑

近年,中低端瓷器拍品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但增长率却处于下滑态势,价位重心下移,均价同样在下跌,市场回暖仍需时间。2013年度瓷器市场并不缺乏 高价拍品,但它的成交并未改善整体瓷器市场的下滑趋势,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成交在500万元以下的拍品数量占瓷 器总成交量的99.29%,成交额占62.84%,较2012年分别上涨44.54%、2.42%,市场份额扩大6.58%,达62.84%。均价则为 15.77万元,处于近十年的最低值。由中低端(500万元以内)瓷器市场更直观的看出2012年—2013年瓷器市场整体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业内专家分析,一方面是藏家惜售,或是出于感情上的难以割舍,或是达不到预期的价格,这在调整期的市场表现更加明显;另一方则是中低端的拍品整体品质不如之前,随着精品的沉淀,市场上流通的多为普品,缺少高价的拉升,整体中低端陶瓷市场成交额增长率处于下滑态势。

从工艺品种 的角度,以2013年为例,青花、粉彩、单色釉的成交量、成交额分别稳占前三,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容置疑;量少而质精的斗彩则为各类古代陶瓷中的佼佼者。 2013年中低档瓷器市场在成交量上以青花瓷份额最大,但由于其存世量大、品质参差不齐拉低其整体成交额。单色釉在成交量与粉彩相当,但单色釉价格稍高于 粉彩。单色釉瓷器作为继青花、粉彩瓷之后的细分板块,在近几年备受推崇。斗彩在2013年仅占整体中低端市场4%的成交量,却获得了8%的成交额,均价达 36.7万元,为几类瓷器中最高价。明成化斗彩一直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清朝的斗彩瓷器虽无法与成化年的相比,但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可以说斗彩高度满足了藏家对拍品的艺术、工艺等多方面价值的追求,市场呈现出量少价高的特点。

明代瓷器均价最高

清代瓷器市场份额走低

据统计,2010年以来,伴随着中低端瓷器市场份额的回升,民国与现当代瓷器的市场份额同时逐年走高,清代瓷器虽然是整个市场的龙头老大,份额却逐步走低。

明清瓷器是瓷器板块的重要支撑,2012年时明清瓷器同比下跌29.65%、35.56%,2013年明代瓷器同比下跌11.38%,清代瓷器略有 上升0.10%,回暖幅度达35.66%。明清时期瓷器虽然存世量大,但随着精品的沉淀和藏家的惜售,中低端价位的拍品品质较之前下跌,成交额亦有所下 跌。民国瓷器板块一直未受重视,但在这一区间却一反常态的价格稳健。民国瓷器并未像其他板块一样起伏明显,反而相对平稳,2009年—2013年一直保持 正增长,即便在2011年的井喷期过后仍保持了7.89%的增长率。现当代瓷器成交额起伏明显,在2011年增幅达280.36%,随后缩水20%,在 2013年实现9.33%的正增长。民国、现当代瓷器的良好表现一方面源于明清瓷器资源几近枯竭,民国和现当代瓷器作为新板块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对于藏家 而言,民国、现当代瓷器价格相对低廉,目前正是收藏投资的好时机。

现当代艺术瓷器价格仍处于低位态势,但综合考量,它市场占有量及均价在拍卖市场上已有所攀升。目前近现代陶瓷正处于价值洼地,不失为一个投资方向。 在中低端瓷器市场,明清精品瓷价位也非等闲人能触及,而且大多集中于顶级藏家之手,其市场已趋于平稳和沉淀,另外,对明清瓷器的仿制技术可谓以假乱真,对 藏家考验极大;民国时间较短,瓷器量少,投资优势不明显。作为瓷器领域的延伸,现当代陶瓷则是一个年轻的活力板块,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2014年春拍

中低端瓷器刚性收藏需求依然旺盛

纵观中低端拍卖市场整体,2013年是其走向消费化、多元化的新开始。传统的文房杂项固然大行其道,而香具、茶具、铜炉、砚台、紫砂壶,乃至佛珠手 串、天珠沉香等新品种,也被重新包装得焕然一新,极富高级文化消费品的趣味,诉求的对象——富裕的新中产文化阶层;结果——柳暗花明,惊喜连连。比较突出的是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推出的两场藏天珠专场,共斩获6999万元的佳绩;另一家北京古天一则推出了一场缤纷多彩的新古珠玉奇石混合新编组佩专题,大受欢迎,拍得近3200万元的总成交额,将古玩另一面的时尚消费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业内有专家预测,2014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仍然不容乐观,这将取决于高端珍稀精品的供应情况,以及国内经济动向的明朗程度,整体市场的转机或会出现在2014下半年,但目前市场所期待的新买家及新资金仍然处于围观或谨慎入市,而资深的行家们则变得更加挑剔,故中低端明清瓷器的市场将会更为险峻。

另一方面,市场上对中低端瓷器刚性的收藏需求依然旺盛,单品价格在人民币三百万元以内的明清官窑瓷器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与此同时,高端文化消费品的形式也将催生新生代的玩家和藏家,题材种类多元化、文化趣味深厚,富有时尚装饰性,已形成另一块拍卖新领域,值得关注。

最近两年来逐步升温的古代青铜器与佛教金铜造像,会继续保持上涨的良好趋势,形成与明清官窑瓷器分庭抗礼的局面。尤其是市场基础深厚的佛造像,已经频频成为市场焦点话题,而2013年年度十大单品成交单上,佛像已经位居第一及第十,说明了佛教艺术品的潜力。



天价成交佛像引热议:欧美行家急出货 中国藏家太天真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局部)
大明永乐年施款
大明永乐年施款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拍出2.3644亿港币引热议

近日,在苏富比香港秋拍中,海外回流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以2.3644亿港币成交,将近年来的佛教艺术品拍卖热推向了一个高潮。当下,佛像艺术品兴起海外回流大潮,当欧美行家纷纷借机出货,国内藏家却踊跃接盘,这一现象,引发了相关专家的争议——艺术审美素质低,人傻钱多太天真?(文、图/记者江粤军)

藏家称只为供养而无意炒热市场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拍出天价,令业界内外大受震动。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表示:“毕竟佛像属于工艺品,这样的天价,挺出人意 料的。”而买家郑华星则告诉记者,与他之前收藏的上百尊佛像相比,单从美学角度分析,这尊佛像确实不见得更高超,他所看重的是其背后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大明永乐皇帝造像不单是为了供奉,更是为了与西藏的高僧大德和信众之间建立联系,具有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意义。所以,永乐造像非常用心,他召集尼泊尔、西藏、蒙古和汉族地区的能工巧匠,共同打造金铜佛像,在工艺上空前绝后,今天已无法复现。”

当然,郑华星也意识到,这样的价位对市场肯定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过他一直强调这并非他的初衷:“假如佛像艺术品市场因此升温过快,我们绝对不会是受 益者。因为迄今为止,我们都是只请进不请出。请这尊佛像,我一开始就做好打算,不是收藏也不是投资,而是供养,希望唤起的是人们对大善大美的追求。我想, 如果收藏佛像纯粹为了逐利,那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一方面,并非每一尊佛造像都具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传世的佛像艺术品数量确实无 多,非常考验眼力,决不可贸然冲动进入。”

佛像艺术品回流占主导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在国外的流传有序,也是郑华星放心请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郑华星目前已有的大部分佛像,都是西方藏家曾收过的,而 且大多通过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获得。作为北京翰海佛教艺术部主管,一西平措告诉记者:“翰海每年有六个佛像专场拍卖,其中回流的比例确实很高,特别是大 部分的精品佛像主要来自于海外。假设我们一场佛教艺术品拍卖的成交额为九千万元,那有五六千万元应该都是回流拍品创下的。”

为何国外藏家会收这么多中国古代佛像?一西平措表示,佛像具备国际性的审美,其美术传承来自于印度,而印度艺术出自犍陀罗雕塑,最早又源于古希腊和 罗马地区,因此在审美上跟西方的雕塑一脉相承。“早在19世纪末,佛像就备受西方藏家喜爱,他们很少关注其宗教意义,更看重其艺术性和装饰效果。民国时 期,外流出去的就不少,抗战期间又有大批出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也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来收购,可以说,大部分高品质的佛像在这三个时期都流到了国 外。”

如今,欧美藏家大量送拍佛像艺术品,那么,他们为何争相出货?对此,一西平措说:“当年的老藏家现在年纪都大了,有的可能已去世,他们在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开始收藏时,佛像的价位非常低,现在可能上涨了几十上百倍,而他们的后代却未必喜欢这些东西,价位合适,他们自然愿意拿出来拍卖。”郑华星也表 示,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不少欧洲大家族受到冲击,他们不得已变卖祖宗藏品以应对;另外古董商和投资者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勃兴,对佛像艺术品的需求量 加大,当然会陆续出货。

国内藏家审美尚有待提高

当下回流的佛像艺术品中,明清的佛像所占比例很大,这次又拍出如此高价,引发了业界对明清佛像乃至整个明清艺术品的思考。

一西平措表示,欧美人多数还是喜欢早期内敛的佛教艺术品,只有很小一部分藏家更喜欢明清的佛像艺术品。“就像今天的瓷器一样,中国藏家普遍喜欢五 彩、粉彩、珐琅彩,但毫无疑问,宋代瓷器才更有内涵,在欧美、日本市场,也更为人们所珍爱。但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欣赏不了这样高品位的东西,藏家审美 素质还有待提高。”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也 认为,明清金铜佛像在西方的接受度可能还不如唐卡,因为唐卡作为类油画的艺术品,西方人比较容易理解和鉴赏;同时,西方人对汉唐石刻也会更关注。他特别提 到,今年嘉德香港秋拍,有一件青铜簋才300多万元,夏商周青铜器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一,其重要性显然被国人低估了。“虽说国内政策上对收藏 青铜器有限制,但我想主要还是跟国人的皇权意识有关。清康雍乾和明永宣是比较辉煌的朝代,所以这些皇帝也被作为追捧的对象,可以说,其中曲折地反映了某些人根深蒂固的皇权崇拜。这是两千年来中国封建意识的延续,反映到收藏领域,和真正的收藏理念是有距离的。”

而收藏家冯毅对明清佛像及该时期的其他文物受热捧,尤其不以为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明清佛像是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方式卖给西方人以换取外汇的,现在却被当成宝贝买 回来。其实,真正收藏明清佛像的国外藏家非常少,都是古玩商手里有货,因此想方设法炒出高价出货;而像青铜器,他们手里极少,就不会热炒,只会偷偷买进。 雀巢咖啡枚茵堂不就是通过六个专场把清代瓷器抛出,然后悄悄买进中国的青铜器吗?当年它买进这些瓷器时,还不到3万元,卖回给中国人,却收入了32亿元。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次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中国商周青铜器,全部被境外人士买走。当中国人还在热衷于明清工艺品时,境外悄悄在吸纳中国的青铜器及其他高古艺术品。从这一现象就知道中国人在艺术品收藏觉悟上,落后境外几十年。”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