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收藏 > 中国钟表协会监事会副主席汪孟晋来津访古董钟

中国钟表协会监事会副主席汪孟晋来津访古董钟

2014-11-01 11:35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来去留 查看:

  上周,中国钟表协会监事会副主席汪孟晋来津探访古董钟收藏,他来到鼓楼天街,与鼓楼商会的多位钟表收藏家举行座谈,就古董钟的价值走向、天津古董钟收藏渊源等问题展开研究。汪孟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钟表是文化的载体,天津在这一收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非常看好天津在古董钟表收藏领域做全国的领头羊。

  钟表收藏方兴未艾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人对文化艺术品鉴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收藏领域的众多门类里,古董钟表收藏脱颖而出有其客观原因。汪孟晋介绍说:“在古董钟收藏领域里,大多数都是男士的身影,这与男性从小喜欢摆弄机械有关。再有,钟表与中国家庭的关系也较为密切,过去人们家中即使没有古董钟,也至少会有一台座钟,钟似乎成为了中国家庭的标准配置。现在居住条件改善了,钟依旧要存在,因此,国人往往会找到一些上档次、有年代感、有些收藏价值的钟表,以彰显主人的品位。”

  汪孟晋进一步介绍说:“之所以钟表收藏方兴未艾,是因为人和时间永远分不开。有人做过这样一项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看时间的次数不少于16次。也就是说,你一天至少要与钟表有16次无声的对话。”在汪孟晋看来,钟表称得上是文化的载体,无论是中国的宫廷御制钟,还是流传于民间的广钟、苏钟,或是欧洲的西洋钟,背后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之所以爱钟、藏钟,正是为了挖掘钟身后的内涵,从关键的零部件、外观和每一个细节去关注当时那个年代的文化背景,研究钟表匠的创作手法和思路。这便是收藏古董钟最大的乐趣所在。”汪孟晋说。

  天津藏钟大家辈出

  在中国钟表收藏领域,有一种“南玩表,北玩钟”的说法—在上海、广东一带,有很多腕表、怀表的收藏大家,而古董钟收藏者则大多聚集于京津。

  在古董钟收藏领域,北京和天津领衔的格局至今仍在延续。汪孟晋认为,这与两座城市在历史上的作用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北京是古都,王族官宦遗留下来的钟如今丰富着收藏界,自然不缺乏臻品。而天津则是多门类古董钟的汇聚之地。天津是港口,当时洋行买办聚集,一些诸如钟表类的高级礼品汇集于此,促进了人文交流。再有,清朝皇室没落后,一些皇亲国戚也纷纷离开京城,投奔天津,皇室所用的御制钟表也被带到了天津。由此,天津也成为了中国钟表收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而且这里的钟表相比北京更加多样,也更具观赏价值。”

  促成钟表收藏领域迅猛发展的三个条件是有藏品、有买卖、有从业者。这三个条件中,天津不缺藏品,不缺少买卖,更有众多收藏家参与其中,这令天津古董钟收藏迅猛发展。汪孟晋说:“历次国际大型拍卖会上,总会看到天津人的身影,他们身处圈中,对这一行业了解得非常有深度,而且天津人也有着自己的拍卖特色—低调入市、专挑名品,这点非常重要。据我了解,天津的钟表收藏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方向—收藏品鉴的圈子、专门从事交易买卖的圈子、对钟表进行研究的圈子。这三个圈子促使着天津钟表收藏的发展进步,也带动着国内藏家来津学习。”

  古钟表值潜力大

  汪孟晋告诉记者:“在中国,古钟在清朝康乾时期流行于宫廷,一部分原因在于皇帝对西方艺术和科学的好奇心。然而,在封建时期中,钟表也具有着特殊的地位。首先,这些钟表稀有且昂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所以钟表代表了某种社会阶层,是权力和威望的象征。直到18世纪,因为钟表的排他性或和皇帝的联系,古钟表似乎成为了精英分子的专利品。”

  古董钟的收藏价值在近年越来越得到藏家公认。汪孟晋说:“在上海的一场清宫御藏钟表拍卖专场上,15件制作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座钟全部成交,共拍出2.81亿港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最高成交额的一场钟表拍卖会。在欧美市场,优质的古董钟平均每年都可升值一成。古钟表的鉴赏和收藏一看年份、二看产地、三看材质。此外最重要的还要看谁的作品,是仿制还是原创,这当中包含了年份、产地、材质及其设计信息。”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