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流行服务 > 就业的凝聚力 谋求发展

就业的凝聚力 谋求发展

2012-06-07 10:23来源:来去留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陈全国书记来藏不久就专门考察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就业援藏”等重大举措,开创了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受到全区各族群众好评。为促进自治区党委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4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张跃平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分赴日喀则、昌都、林芝等地市,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力求系统掌握近年来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客观反映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政策支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其实施办法,专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规划、专题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认真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岗位开发、就业服务等相关政策,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部分地(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人员管理等工作。林芝地区通过制定《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增强小额担保贷款的可操作性。在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中,坚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切实把专项资金用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日喀则地区从2009年起,每年从本级财政安排高校毕业生见习和生活补助资金,并从今年起将此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据统计,2009年全区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共计18633.5万元,2010年共计39110.8万元,2011年共计29207.09万元。

坚持点面结合,狠抓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我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371万人次,培训农民工5.4万人,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291期,培训各类劳动者11.6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6.5万人。工作中,各地(市)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许多值得推广的做法:一是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针对农牧民转移就业愿望,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培训使农牧民能够有组织、有纪律地进入劳务市场。昌都地区在全区率先开展农牧民军旅式培训,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军事化训练,规范农牧民组织纪律,提高培训效果。二是以“订单式培训”为重点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与项目开发方进行沟通协调,开展“订单式培训”。昌都地区规定各类用工企业对国家投资的工程项目,要按不低于总用工数30%的比例为经过培训的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堆龙德庆县制定“跟踪到位制”,对培训后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回访。三是在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的同时促进就业。结合民族手工业发展和本地资源优势,注重在特色产业上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氆氇、铁木家具、藏香、藏靴、木雕等具有西藏特色的民族手工业产业,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四是采取“以工代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采取“以工代训”等多种形式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帮助就地就近就业。白朗县以拉日铁路建设为契机,以施工地为载体,先后培训装载机、挖掘机等技术人员61人,采石、石材加工人员83人。拉萨某民办培训机构自己提供钢筋,组织学员免费为老百姓建房,培训钢筋工和电焊工,受到老百姓欢迎。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支持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初步建成面向社会的多功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开设民族绘画、木工制作、农机维修、蔬菜种植等专业,培养技能人才。

广开就业渠道,多方扶持就业。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发岗位、拓宽渠道,努力实现就业多元化。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挥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优惠政策,积极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帮助,重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区开发公益性岗位2万个,安置就业15037人。二是通过公务员招考、建立“就业援藏”机制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近年来我区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的形势,各地(市)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通过认定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发放就业见习补贴、公务员招录、举办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援藏”机制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1年,自治区政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项考录公职岗位近1.3万个,共有1658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9.32%。三是立足群众增收,持续扩大劳务输出。部分地(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牧民进入乡镇企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就业,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乃琼村组建合作运输队,实现集体就业,集体劳务输出,使失地村民就业有了门路,收入有了保障。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将残疾人扶贫项目纳入全区扶贫计划统一安排,优先实施。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通过安置公益性岗位、民族手工业制作等力所能及的岗位,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目前,我区在社会福利企业和国有企业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有325名,实现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有3548名。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工作监督。目前,地市一级普遍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强化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管理,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工作,多渠道收集、整理、发布岗位信息,并通过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为各类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林芝和山南地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服务集中办公,极大地方便了服务对象。积极引导求职就业者利用法律武器,自主维权,增强用人单位合法用工意识,不断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就业。全区各级劳动监察部门通过开展清理整顿、专项检查等行动,主动查处用人单位的不规范用工行为,打击非法用工、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现象。不断加强劳动仲裁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部分地(市)指定开户银行,设立专户,要求水利、交通、建设等各类建设施工企业按项目工程总造价的10%缴纳农牧民工工资保证金,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正视现实困难,谋求新的突破。总的看,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区党委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是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不平衡,劳动者就业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薄弱,职业培训机构不健全等。各地(市)都表示,一定要按照区党委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八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法规政策在我区有效施行,形成全社会关注就业、支持就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着力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和择业观念,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内地就业。三是着力健全县(乡)就业服务机构和地县两级就业培训基地,加强硬件和软件配套建设,加强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四是着力发展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以个人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五是着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帮助劳动者掌握实用技能,拓展就业空间。六是着力发挥援藏省市、企业劳动力市场优势,加强协调,批量输出,有针对性解决到内地就业的西藏籍人员的后顾之忧。七是着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按一定比例安排有承建能力的本地农牧民就业,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八是着力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举报投诉调查及专项检查活动,督促签订劳动合同、执行最低工资、落实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等制度的落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