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流行服务 > 《大圣归来》破7亿的时候,日本动漫是真要完

《大圣归来》破7亿的时候,日本动漫是真要完

2015-09-20 07:40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来去留 查看:
 《大圣归来》在今年暑期档的出现无疑是可以被写入中国动画史史册的,这部动画也许是自 1999 年宝莲灯以来大陆内地制作发行的第一部赶上国际水准的动画,很多人也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动画产业长达 20 年的复苏终于有了眉目。

提起动画、漫画和二次元,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日本,在《大圣归来》火遍中国的时候,日本动画和漫画行业过得却并不太好,甚至可以用日本的动画产业早晚完蛋来形容。这篇文章就简单的科普一下日本现在动漫行业的坑,也算是给尚未成熟的中国动漫产业打个预防针。

虽然标题里用了「日本动漫产业药丸」这样的标题,但是其实本质上这是一篇科普动漫产业的文章,如果你对日本动漫产业有非常深的了解,那么不用阅读本文应该也能理解日本动漫为什么要完。如果你此前对动漫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电视台播放的水平,这篇文章能让你了解到为什么这些年中国每年补贴几百亿花了「那么多的钱」在动画领域也就只出了一个《大圣归来》。

先做个简单的断代铺垫

谈到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从作品断代史开始说,由于 72 年中日邦交才正常化,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日本文艺作品才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许多中国人对日本动画及漫画产业的年代判断可能有些模糊,在这里先用几部在中国比较流行的作品做下简单的断代:

 

《铁壁阿童木》,漫画连载于 1952-1968 年,最早动画化1963 年。

《哆啦 A 梦》,漫画连载始于 1969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73 年,最早电影上映于 1980 年。

《聪明的一休》,原创动画,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75 年。

《灌篮高手》,漫画连载始于 1990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93 年。

《美少女战士》,漫画连载始于 1992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92 年。

《名侦探柯南》,漫画连载始于 1994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96 年。

《魔卡少女樱》,漫画连载于 1996-2000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1998 年。

《凉宫春日的忧郁》,小说第一卷发行于 2003 年,最早 TV 动画播放于 2006 年。

之所以选择这几部作品来做断代,除了这几部作品在中国相对拥有较高的人气之外,其本身在业界也有着转折点的地位,在本人这里将日本动画分为四个世代。

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铁臂阿童木》、《哆啦 A 梦》和《聪明的一休》划归为日本动画的第一世代,其中《铁臂阿童木》诞生于二战后不久,几乎是开启了日本现代商业动画行业的一部开山类的作品,这个时代的日本作品除了商业和艺术价值之外,甚至有着战后外交和文化输出的重要作用。

第二世代的《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和《名侦探柯南》大家也相对熟悉,此时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相对成熟,而如果我们一定要说日本动漫产业在下滑的话,那么抛物线曲线的顶点大约也是在这些作品所诞生的 90 年代。

第三世代的作品以 CLAMP 的《魔卡少女樱》为起点,带出了「萌」这个统辖日本二次元圈 20 年的核心要素,在此之后的许多作品都将「萌」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其中,甚至有只以萌为核心的废萌作品出现。

而第四世代(也就是当下),以《凉宫春日的忧郁》为代表的轻小说改编派作品在 2000 年后随着网络的发达,轻小说写作的门槛降低,轻小说出品数量指数增长而大肆兴起。

从技术和积累来说,日本发展了半个世纪多并从未被从外部原因打断过动画产业在积累上远胜于中国,但这点既是造就日本动漫今日辉煌的原因,也是埋葬日本动画未来的原因。

高度成熟但畸形的日本动画产业链

在开始写这一小节之前,我其实问过身边几个看过动画但并不算入宅的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一集 20 分钟的普通质量日本动画大约需要多少人参与整个制作过程?

答案有几人的,也有答几十人的,但其实这个答案应该是数百人。

这其实充分说明了日本是一个动画产业高度成熟的国家,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工种和职责充分分工,不同的工作甚至是由不同的公司来承担,我们一般所指的动画制作公司,其实只承担最核心的统筹和质量监督与把控的工作。

要了解这一产业中的利益分配,我们要首先简单了解一下一部动画的制作流程和大致的分工:

1.一般以制作人发起或承接作为一部动画的起始,寻找好动画制作团队和投资商后可以开始开工。

2.系列构成(总编剧)会与原作者、监督沟通(原创动画则是直接撰写)敲定动画剧情的整体构架和各章的分布,一些动画会有分集的编剧创作出各集的具体剧本和台词等。

3.同期,制作公司内会将一系列设定工作搞定,比如人物长什么样子、涉及的场景是什么样的、作品的上色基调等等,声优(配音演员)的筛选也会在这一阶段进行。

4.监督根据脚本绘制分镜剧本——即每一集有多少镜头,每个镜头表现什么,画面该如何动以相对草稿的形式表现出来。

5.这些分镜会被制作公司分配到公司内外的签约原画师,原画师的工作,是理解监督的分镜(草稿)想要表达什么,并以之前敲定的设定绘画出动画中的关键帧(关于关键帧的解释大家就自行百度吧)

一般一集 20 分钟的动画的平均分镜数是 300~400 个(你可以理解有 300~400 次镜头切换),每个镜头平均需要 8~12 张左右的原画。这是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动画是 24 帧每秒,也就是每秒钟需要 24 张画,但是并不是每一张都是关键帧。

在需要打斗的场景下,1 拍 1 即需要 1 帧对应 1 幅原画(每一帧都是关键帧)以保障动作的流畅,普通的动作场景(比如走路)可能是 2 拍 1,每两帧需要一张原画,动作更弱一些的场景甚至可以用 3 拍 1 和 4 拍 1,但是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动画的卡顿了。

现在一集动画的平均原画数是 5000 张左右,因此一般一集动画根据工期和制作经费不同可能会请 5~20 位左右的原画师来进行制作。

6.不同的原画师画完这些原画之后汇总到动画制作公司里,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制作公司的作画监督会对所有原画进行修正。修正原画之后并非万事大吉,各位可别忘了这才完成了动画的 5000 张左右,而一集 20 分 钟的动画是需要 28800 帧的。

7.原画一方面被拿去给声优做配音,另一方面被分配给动画外包公司,动画外包公司和上文提到的制作公司不同。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雇佣百人以上的廉价画手团队为关键帧之间的补帧动画和上色提供支持。

8.动画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摄影,摄影的工作与电影中的后期类似,即将那些非手绘的特效、光影、3D 场景和 2D 场景的混合等工作完成。

9.最后,音画同步,最后编修,成片,送交电视台。

那么,如此成熟的产业究竟畸形在哪里呢?畸形在于每一次动画制作所涉及的公司都太多,利益非常容易分配不均,实际做工作的人很容易莫名其妙的就只拿了动画利润中很少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按照上面的流程进行制作的日本动画的成本大约是 10 万美元一集(20 分钟),照此计算下来一季动画(一般为 12-13 集)的制作成本就约为 130 万美元左右。那么如此高昂的成本要怎么赚回来呢?

首先大家第一想到的是卖给电视台,这个思路是没错的,因为时至今日日本观众观看动画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电视台而不是视频网站,一般非出品人电视台如购买一个普通非大热作品的动画播放权的话,大约在一集 6~7 万美元左右,大热漫画改编或大热轻小说改编会稍高一些,但由于近些年竞争激烈,其实这一数字略有下降。总之,依靠电视台的初次放映是绝对不可能回本的。

那么,剩下的成本从哪里补足呢?

从 BD-Box 来。

BD-Box 就是蓝光 DVD,生活在水深火热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国人民可没有中国人这么好的待遇,日本(和大多数版权比较好的国家)的动画作品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在电视台播放一次,热门作品可能会有重播。一旦错过了首次放映和重播,要想再看到这些作品就只能靠买碟了。

而日本动画 DVD 的销售一般是按集买的,你在优酷土豆上免费看的每一集动画,在日本都要卖到 200 人民币以上的价格。

一部动画如果在电视台播放后口碑反响不错,很容易造成 BD 的销量爆棚——因为那些被安利了但之前错过直播的人,只有买 BD 才能补番。

但其实大多数动画的 BD 销量也就是一个均数,将将够把电视台没给齐的制作成本补齐。

那么,剩下的利润从哪来?

其实从日本现代商业动画的开山鼻祖《铁臂阿童木》开始,在商业模式上就已经比国内很多只会卖惨求票房的动画发行公司要强的多——动画虽然卖不出去多少钱,但可以卖玩具啊。

动画的形象可以出玩具,动画的配乐可以出 OST,知名声优配了音可以出角色歌,还有扭蛋、书签、手办、线下活动、音乐会、设定集甚至是反向推出游戏,总之真正让投资商赚钱的这些才是大头。

商业社会爱的逻辑走不远

 

大多数在国内有接触过 A 站和 B 站的投资人最后都选择了放弃为他们投资,因为至少在早期这两家网站都是靠爱撑起来的,视频盗链、没有广告、没有会员、政策风险巨大,而且目标市场是一个优酷土豆又不太看得上的次文化市场,不论怎么想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

毕竟在现在的商品社会,企业的一切行动要以商业利润为基础来进行,否则的话必然是死路一条。

首先,刚才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动漫产业实际盈利的大头部分是在和动画制作本身关系较远的周边上,整个制作团队能够分享到的收益往往只是制作成本的部分,版权方、发行方和周边厂商会拿走更多的利润。

其次,这一集十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也一如所有行业一般不公平不均匀的按等级分配着,在这其中最为赚钱的是既能搞线下活动又能出角色歌的声优们(如果知名,就是天价)。

剩下的钱里制作人(职责等同于电影的制片人,立项,拉投资,协调各公司和对接市场发行等)拿得最多。

其次是总作画监督(把控修正统一各个原画师画风、确定和控制整个动画的美术风格的巨巨)。

再然后是监督(等同于导演)。

新入行原画师的常规薪资低于日本大学生就业平均薪资线 50% 左右,平均每张画的薪水为 500 日元(25 元人民币),而那些做补间动画和简单上色上不了 Staff 表的参与者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薪水基本是一定低于日本最低工资标准的,所以大多数外包给了中国、韩国或越南等地的动画外包公司,以 7 毛人民币一张的价格按量给钱。

由此可见,不管你有多热爱一部作品,买了多少这部动画的塑料小人、插画集、OST 和其它周边,也不一定能支持到这些在动画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当然,原作者还是能赚钱的)

之前流传的很广的 EVA 制作人庵野秀明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说的「日本动画撑不过 5 年」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在商业规则更加成熟的日本,在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日本动画行业,依然有很多人是依靠着爱为生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虽然大量的日本动画从业者能够从动画中获得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原画师和画师买不起自己绘制的动画 BD 与相关周边本质上和富士康工人可能买不起 iPhone 是一个道理。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