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来学技术 > 养殖技术 > 江浙地区黄颡鱼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介绍

江浙地区黄颡鱼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介绍

2012-08-06 08:53来源:来去留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近2年来,黄颡鱼价格一直稳定在10-12元,养殖户养殖积极性普遍提高,池塘精养成鱼规格100克-200克,亩单产量到达2000斤以上,养殖净效益达到3000-5000元每亩,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展。 华东地区黄颡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州南浔区以及德清县一带,养殖面积6.5万亩,饲料容量7.5万吨以上。

  一、江浙地区黄颡鱼养殖模式(见表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黄颡鱼养殖关键点控制技术

  1、苗种培育
  早春苗一般选择全雄苗或四川苗,在5月初,选择3-5亩小塘进行水花培育。要求池塘规则平整,每亩用50-75公斤生石灰进行彻底清淤。

  2、饲料选择
  宜采取“前高后稳”的营养搭配模式,选择高品质膨化饲料。如苏州通威的8910+8913、绍兴通威的150+153模式,可显著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并在后期体型体色上进行加强。全程饵料系数可控制在1.2左右。

  3、投喂技术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鱼类,有胃,采食时怕强光。根据其采食特性,可日投喂3-4次,分别为7点30、11时、16时 及18点30,采取“定时、定点、定位、定人”的四定原则投喂,投饵率根据水温控制在1.5-3%。天气晴好、溶氧充足时可在晚间10点补充投料一次,可有效提高鱼种的生长速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 黄颡鱼临床病害控制技术

  常见病害流行情况分析

  1、体表溃疡症(烂皮病)
  病原:柱状氏纤维菌
  发病特点: 湖州地区在每年3-5月,都会大面积发生以肌肉纽扣状腐烂、烂腮、烂尾、体表颜色脱落等为典型症状的溃疡症,俗称烂皮病,发病率在30%,死亡率在30-50%,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病因分析:
  a、越冬期间,停食过早,不注意越冬期间增强鱼体的体质。
  b、温回升后,池塘地质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水体恶化, 造成体表免疫系统的损伤,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感染。
  c、在临床病害防治中,发现烂皮病伴随车轮虫大量感染的病例达到70%,车轮虫的感染,可引起鱼体的应激,造成腮组织及体表粘液组织的损伤,造成易感病原感染。

  2、爱得华氏菌感染(裂头病)
  病原:迟缓爱得华氏菌
  发病特点: 在6-8月高温时节,黄颡鱼养殖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发病率20%,死亡率30-50%。典型症状:前期病鱼头部充血,后期开裂,病鱼集群在塘边游走,出现“吊水”症状,肝胆肿大,偶见肾周炎。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使用多种药物无效。
  病因分析:
  a、苗种密度高及规格不整齐的塘口发病率高,证明病原在胁迫环境下的传播及感染速度较快。
  b、根据爱得华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的特点,其主要致病性为对免疫系统如肝脏、肾脏的伤害,造成免疫缺陷及败血症。
  c、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前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治,提示在治疗方法及疗程上尚需研究和摸索。

  3、黄颡鱼套肠症
  病原:应激综合症伴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
  发病特点:出现在7-9月投喂量大的生长高峰时间,天气急剧变化后3-5天开始发病,主要死亡大规格鱼种,典型症状为鱼肠道痉挛,肠道套入胃内或突出于泄殖腔外,肝脏发白,肠道内壁组织及胆囊组织病变不明显。死亡率在5-10%,若伴随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达30-50%。
  病因分析:
  a、环境的应激是造成肠道痉挛的主要因素,消化系统机能紊乱,造成器官器质损害。
  b、伴随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死亡率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c、经常见于水质恶化及出现过浮头症状的塘口。

  四、黄颡鱼病害的程序化防控措施

  通过以上病害流行情况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主要的几种病害都呈现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养殖的过程中做到及时地预警跟踪,做到“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结合临床防治案例,我们提出了“一消、二调、三服、四改”的程序化用药方案,按照使用模式,亩投入预防药品成本约为150元,可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的风险,减少发病几率。具体为:

  1、一消
  在高峰期定期使用高效灭菌药物,控制水体里有害病原菌的感染。如通威毒消净、菌毒灵等,一般一月定期使用2次左右,防止用药超量,造成药害。

  2、二调
  “养好一塘鱼,必先养好一塘水”,水质的好坏是养鱼成败的根本,在使用消毒药物三天后,使用通威饲料伴侣或通威光合菌全程泼洒,可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控制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超标。建议每月使用生物制剂调水产品2-3个周期。

  3、三服
  在疫病高发期,定期拌料添加芪参免疫散、黄芪多糖、vc等免疫增强剂,有效提升鱼体抗病能力,5天一个疗程,每月内服2个疗程。 发病的塘口,做好药敏的检测送样,利用药敏实验室筛选高效药物针对性治疗,通过近2年来药敏实验的分析总结,黄颡鱼细菌性病害较为有效的药物为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等。

  4、四改
  使用水质改良制剂对底泥进行螯合、分解,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如强效生物底改或通威饲料伴侣底改型等,每月使用1-2次。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