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去看信息 > 来去知道 > 高考的评分准则制度及历史的严格发展方向

高考的评分准则制度及历史的严格发展方向

2012-05-21 16:42来源:未知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高考的评分准则和制度
  考生

  一位考生某门高考课程的原始分,是他在该课程试卷上按评分标准所评得的卷面分数,其本质是答对率。高考成绩通知单是报告该生的各科原始分和由各科原始分累加而得的原始分总分。   主要缺点:   1、原始分制度没有揭示考生成绩在考生团体成绩中的位置。   2、由于各科命题难度不同,导致各科原始分之间不能直接比较,造成分数解释上的困难。   3、由于各科命题难度不同,各科原始分相加不合理。   标准分制度是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建立的一套有关分数报告、分数解释和分数使用的制度。它向考生报告各科标准分及百分等级,报告总分(改称综合分)的标准分百分等级。各科标准分及百分等级获得方法是:   1、把考生各科的原始分在全省考生属类别团体(如理工类、文史类)中从高到低排序。   2、算出每一个原始分以下的考生占团体考生总数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数就称为百分等级。   3、由每个原始分的百分等级查正态分布表,找出它在正态分中对应的正态分数。   4、按正态分数给出标准分:如果正态分数是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则报告该原始分的标准分为500分,如果正态分数比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大1个标准差,则报告该原始分的标准分为600分,比平均值小1个标准差,则其标准分为400分。一般地,正态分数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X个标准差时,其标准分为500±100X分。按正态分布原理,规定标准分在100~900分之间。    5、考生的综合分是反映每位考生各科综合水平的指标,它的获得方法是把考生各科的标准分相加后,按其和的大小从高到低排序,和上述方法一样确定其百分等级和标准分。   主要优点:1、标准分的大小,既表明考生水平的高低,也表明该生在考生团体中的位置的高低,考生可据综合分的百分等级对照录取率知道自己是否上各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可录取到哪类学校。   2、各科标准分都表示考生各科在同一团体中的位置,故可据标准分大小直接比较考生的各科成绩水平。同时还能据标准分对各中学进行该年的高考成绩评价。   3、各科标准分的参照点(超过50%考生得500分)和单位(1个标准差为100分)一样,具有可加性。这就克服了原始分缺陷。   最后一个沿用标准分制度的广东省已于2006年高考后取消该制度,并将在2007年高考中采取原始分制度。

高考的录取工作

  高考的录取方式多数采用网上录取,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目前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主要有“提前批”(军事类院校)、“第一批”(1本大学,包括重点大学、普通1本大学)“第二批”(普通2本大学)、“第三批”(普通3本大学,包括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第四批”(高职高专 学校,即专科)。此外,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 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或者叫批次线,每个省叫法不同,含义相同,所谓高考录取线就是指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一般来讲,一本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或者本科线;三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高职大专的录取线叫大专线;每年高考的录取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   高考录取线的划定,一般来讲,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比如今年某个省的一本批次的大学文史类招生计划是10000人,在划定录取线的时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第12000(120%比例)名考生的时候,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省当年的重点线,如果有同分考生,其分数也算累积。这就是录取线的划定方法。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的划定方法也是这样的。   录取线划定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分类,考生想上一本大学(重点大学)就必须先过重点线;想上二本大学就必须过二本线,以下类推。这就是各省的高考。
高考的录取人数
  1977年,570万人报考,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进行,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高考共有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89年,266.18万人考,计划招生64万。因当年重大事件,实招不足40万。   1990年:录取60万。当年起,普通高校开始收取学费(一般年收取150元-420元),且学费逐年增长。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1993年:录取92万人   1994年:录取90万人   1995年:录取93万人   1996年:录取97万人   1997年:录取100万人(录取人数首次破百万)   1998年:录取108万人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当年招生160万人,同比增长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   2001年: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   2003年:录取382万人   2004年:录取420万人   2005年:录取504万人 考生867万   2006年: 录取530万 考生880万   2007年,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2009年,考生1020万,计划录取考生630万   2010年,957万报考,计划录取657万人,录取率69%   2011年,933万人报考,计划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