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去看信息 > 旅游来去 > 再记徽杭古道游

再记徽杭古道游

2013-03-27 08:06来源:来去留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云雾中的山水像一幅宣纸画
我们在画中行走
在历史中感受
走过的不仅仅是一条崎岖的商道
更是一条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交流长廊
一座象征徽商坚韧不拔精神的石碑
也象征着驴友们新的挑战开端.....
                                                                       -----------题记
           很久没有想出游的冲动了,天气和心情的双重糟糕,决定出去放松下。群里的朋友在网上发布了出游的消息,地点是徽杭古道游,虽说自己有一点歇斯底里,但更多的我仍然它总是那么神秘,基于此,我也决议去探访一回,乍暖还寒,天公也做美,恰逢是久雨之后的一个初晴,空气特别清新,偶尔都能闻到泥土的气息,虽然说温度比下雨时候降了好几度,但照在身上依旧灿烂温暖的阳光,大大激起了我们出游的欲望。 这次活动的日子选的不错,由于是徒步古道,日子就安排了两天。
 
     二十九个人很早就集合好了,坐上了去古道的大巴。说是徒步徽杭古道,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完全步行呢,后来才知道,基本是坐车,要走的也就是二十五公里左右。一路上,都没有太多的话,不知道是在想像着古道的神秘,还是想着别的什么事情,处于这样的种种,似乎连倦意都忘却了。除了四个带队的,其余的我们都是第一次走古道。对我们来说,都带有一点兴奋,毕竟,这条古道被称为华东十大徒步线路之首。

    以前,对这条古道知之甚少,几乎是来感知它的,估计是类似于云南的茶马古道,徽杭古道是连通徽杭的一条重要商道。在启程的前几天,查了些资料,对即将走访的古道也便有个大致的了解,我想,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道的悠远的历史。信手拈来,资料上是这么介绍古道的:皖南古称徽州,地理位置上北靠黄山,南依天目,人均耕地面积少,生存资源匮乏,使得当地人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是其中之一,古道位于皖浙两省交界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是古时徽商入浙的要道,比绕道昱岭关要近百公里路程。古道自皖南绩溪县逍遥乡起,经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到达浙西临安县马啸乡止,全长四十余里。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有逍遥河水婉蜒其间。古代的徽商,从这里把货物带向浙沪,也把传统的徽文化传播了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条商道。
 
     汽车从杭州直接上杭徽高速,初步到达临安市马啸乡,很快就下高速了,拐进一条蜿蜒崎岖的小道,只容得下一辆客车通行,途中遇见对向的车开来,得必须有一辆车倒退到路边一个稍微宽点的地方,才能交错过去。路边看上去已经十分险峻,两旁高山峭壁耸立,窄窄的山路仿佛就是硬从山上开凿出来的一样。路下边的小溪里已经没有流水的声音,不仅仅是因为处在冬天的枯水期,更是仅存的流水已经结冰了,山里的温度里外相差好几度。山里山外两重天,平原走来的我,算是略微的领略到了,之所以不谦虚的说略微是因为,这些山,相比那些西北、西南、东北的山来说,还叫不上大山,充其量称为丘陵。

     下车整装了下行李,更多的是梳理了下心情,就辗转去吃中饭,午饭安排在十八龙潭大饭店,听名字还以为是超五星级呢,实际上就是几间房子的一个农家小院,吃饭也就便饭,农家菜吧,主人烧的鸡还是不错的。草草填了下肚子,个个都迫不及待的要徒步上山了,不久,大家集合完毕坐上大巴,大巴在一个村落前停住,我们的徒步古道就正式开始了。

     和多数的游人不同,我们选择了逆向,也就是最漂亮的风景在结尾的五六公里。并不是说我们别出心裁,搞什么蓦然回首,只是考虑到时间和体力,这样在中途夜宿蓝天凹,比较方便,这是领队特意安排的。

     下了大巴,饭店的老板骑摩托车前面带路,把我们送到景点门口。开始经过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很特别,印象也特深刻,村子叫浙基田村,我想也许这就是安徽和浙江交界的地方吧,村落颇具风味,典型的白墙黑瓦的马头墙,窄窄的过道,弯弯曲曲不知道弯到哪里,姑且保留了南方特有的巷陌,远远望去,沐浴在阳光中,似乎房子也被染成了金色,当然更多的只是泛黄,就像一张珍藏已久的陈年旧照,甚是弥足好看。

     浓浓的牛粪味扑鼻而来,只是在这里,气味已变得不重要,不知道为什么,我更多闻到了一股股辛勤善良朴质的乡民辛勤劳动的汗香,居然在那一刻,犹为刻骨铭心了,一家家的房子边上,都有一个牛棚,饲养着一些黄牛,只是我们经过,那牛也抬起头来陌生的望着我们,仿佛在羞涩的表示友好。村民们,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在搓麻将,有的在山墙边上抱着茶壶喝茶。那些景象好像我小时候村子里的样子,虽然,儿时的村庄有些模糊不清了。在这里,时光已经慢慢地停滞,我更多的见到了一些残垣断壁,只是浸泡在古老沧桑的岁月里,似乎在诉说很多不老的传说.

     我们的队旗没有旗杆,路过一家的房角堆着一堆鲜绿的竹竿,旗手去问主人讨要,主人二话没说,拿起砍刀,整了一根粗细合适的竹子,我诧异于山民的热情,忙不迭地说着谢谢谢谢,他只是憨憨的笑了笑。

     过了村子,走不久,就来到了古道的入口,一个崭新的竹子牌坊,上面依稀写着"徽杭古道",那一刻,心理别提有多激动了,因为我知道此刻的我,已经站在徽杭古道的香径入口了,牌坊看上去特别别扭,就像马路上横出来的临时收费站,诚然,我们得买门票。门旁一个景区派出所,屹然而立,是两层的竹楼,看上面对牌匾,我们知道已经进入安徽境内了-----安徽绩溪,连电话区号都是0563的,我好奇的问了问,这里拨打手机算漫游吗,结果那人告诉我,尽管是安徽境内了,但手机服务塔仍是浙江的网络,只是固定电话是安徽的了, 这么一想,我也欣慰了,不过不是因为吝啬手机漫游费用,只是感觉到去了一个异地他乡,似乎举目无亲,因为之前经常出差,就像在江西,偶尔看到一辆浙江牌照的汽车都特别亲切,还记得当时浙江移动还发了一个短信,内容很简单,在你远离家人的时候,浙江移动祝你一路平安,旅途愉快,在这里,竟然感到有种家的感觉.安徽绩溪,小时候就有些许印象,记得小时候曾经去过绩溪的小九华山扫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偌小一个县城,本该是和多数的县城一样名不见经传,但是,它被冠以三胡的故乡,就非比寻常了,因为,即使是任意一胡,落在某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也足以使这个地方扬名立万,更不用说三胡齐集一地了。所谓三胡就是:满清名冠大江南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学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和当今圣上胡core。

     提过绩溪,我们继续我们的徒步之旅。这条路上有人还是很少的,多数是背包的驴子和山民,偶尔看到一匹马,哦,一开始以为是马,后来一问,才知道是骡子,哎,知识缺乏,我都汗颜了,因为还没有被旅游团纳入其中,故也少了很多铜臭味道,虽然说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单愿能一直保持这种迷离的古香味,就像尘封多年的老酒一样.

     边走边聊,也就开始了翻山,一开始的这段路比较宽阔,明显的是后人加工过的,可以开拖拉机,但更多的是看到很多手推独轮车,记得小时候曾经看到过,居然在这里还能看到这,这一刻,我更多的看到的只是劳动人民的象征,开始登山时值正午十二点多,山上的冻土开始融化,比较粘滑,路上黑黑的,大家都说这是一座煤山,据某专业的人士发言,说煤层还比较厚。说实话,这段路并不难走,但是大家很快拉开了距离,不过我是积极反对集结号形式的,一向都跟组织走,故也紧跟带队的,第一站休息的时候好似走了一个多小时,已经是在高山上了。选了个空旷点的地方,休息等人。蓦然看见山间有那么几户人家,就几户,我们在猜想他们怎么生活,怎么出山,怎么用电,怎么用水。队长说:“估计他们是有电可以用的,因为前面我注意到有几根电线。”有电那还好,起码可以看看电视,估计现代的通讯设备就没有用了,因为我们进山不久后,手机就全没有信号了,当时就感觉,今年的元旦祝福短信,得等到明年补发了。谈笑间,一村妇扛着两根小碗口粗的树干下山,树干也很长,我惊异于她的力气,以前我感觉我的力气就够大了,现在来看,是小巫见大巫,绝对比不上她,或许在深山里的山民,力气大是他们生活的优势,在这里,居然第一次体会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也许是那种自给自足的方式让这些生灵都保持着一种特有的矜持呢.

     休息了五分钟,继续赶路,前面的路是真正的山路了,已经几乎仅一人通行,但是危险,路是石头阶梯的,一路上风景也不错,虽然已然是初冬,已然没有百花斗艳,但是,放眼望去仍见一抹绿色,当然夹杂的更多的只是几许的荒凉,只是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觉特有韵味,山路边上的一个小山包上,一块顽石耸立兀自,从侧面看犹如一活生生的石头猴子,故其名曰石猴望天,不少同游人在此留念,我也带了相机,但,我不是我相机定格的目标,我的相机里只有自然,于是我摄下了石猴。再前走没几步,两块巨石耸立狭窄的山路两侧,宛如一对石门,门中风忽然变大,吹得人直流鼻涕,我好好的摆了个pose,让同友给我来了张,径直走上去,这时候我还以为到了天边了呢。过了石门,眼前突然开阔明朗起来,风依旧,但视野不一样了,右边的高山好似用板斧横劈下来过似的,光滑的石壁耸入碧空,此刻,仿佛真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无欲则刚的意义了。

      在岩壁下的山坳,我们休息,没有想到这就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蓝天凹。傻眼了,其一,从山底下到登顶我们采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似乎大家还没有尽兴,忽然刹住车,让大家很难接受(对面来的另一对人告诉我们说下山要三个多小时的,傍晚前完全下的山去);其二,大家都知道晚上是住店的,没有想到眼前的小木房子就是我们的宿营地---古道驿站,白天站在这里已经很冷更不用说晚上呢。

      在一个山凹里就停下来了,太阳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只是偶尔在山顶及山尖上吝啬地投下一块块班驳的投影。处于时间比较早,我们就自由活动了几个小时,有的就在细软枯黄的草地上一坐,竟惬意的沐浴阳光来,我也坐了一会,那草软软的,像毛毯一样,坐在上面好舒服,更是赤裸裸的展现在阳光面前,竟也忘却了羞涩,后来也处于好奇,时间也比较早,姑且离吃饭还有些时段,就随同驴友一起登上了对面的一座高山,感觉真的很不错,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望着巍巍的群山,徽杭古道就夹杂在这些绵绵的群山之中,偶尔还能清晰可见几条蜿蜒的山路,一直弯弯曲曲,须臾间,竟赋予徽杭古道几多更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逗留了许久,太阳也快下山了,也不时受不了山顶的冷风,大家也就一起陆陆续续下山,准备晚饭。实际上右手边的高峰时值得一登的,那就是比较出名的清凉峰,从我们的所在地登顶来回至少需要八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去。

      晚饭还算的上丰盛,每一碟菜,每一粒米,都是老板从山下背上来的,不容易,包厢想不到的出奇,每一块竹片,甚至是放顶的竹竿上,都被写满了字-----酷驴、我的户外等,除了户外俱乐部的名字和旗子外更多的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的题字,还有些感慨和祝福之类的话,偶尔也有些见证爱情的片言支语,当然,在临走的时候,我也签上了我的大名,虽是仅仅签了个名,留了个日期,但我很虔诚,因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得那个日子,正好是1月1日,也依稀记得这一天的阳光特别灿烂,真的,照的我的心也明亮起来,我也真心的祈祷自己爱情和事业双丰收,呵呵。

     晚饭过后,才五点多,天渐渐冷下来,门外篝火已经燃起,但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兴趣,因为门外太冷,倒是厨房,坐满了小姑娘和老板拉家常。基于今天晚上是特殊的日子,我还是把寒冷忘到了九霄云外,毅然做了回英雄,把围巾往脖子上一围,全身武装了下,就蹲在篝火旁烤伙了,说是篝火,其实不是,与其说是,不如说是火堆,而且因为风吹的紧,还不时不时要添加弹药(柴火),此刻,大家的身上都能感觉实实在在的寒冷,但我想大家的心里都是暖活的,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有一个默默的愿望,也就是都在默默的等待2008年新的一年的来到,顾名思义,我想大家都应该在心里默默祈祷和祝福些什么吧,记的还在去徽杭古道的大巴上时,一位朋友发短信的时候,很莫名地要我帮她许个愿,当时也没多想,只是一味的答应了,我想这也是人家一个小小心愿吧,后来回来的时候,我把帮她许愿的事告诉了她,只是限于事情,当然没有告诉许什么愿,不然就不灵验了,夜越来越深,温度也越来越低,风也越吹越冷,到后来很多人都顶不住了,都断断续续的躲进房间里,当然我后来也退却了,当然我可是最后的哦,因为时间真的很早,有时候刻意的等待似乎很长很长,处于无聊,我们在想打发时间的方法,有的十几个人玩起了杀人游戏,我对杀人游戏没多大兴趣,只是之前偶尔去了会所玩过一次,玩的不真,也提不起多大兴趣,故我则和他们凑了四个人玩起了扑克牌,打的是双扣,呵呵,这可是偶的强项啊。

   八个人一张通铺,几乎是人挤人,很幸运,偶是一个人睡一张床,钻进被窝,直感觉那被子似乎被冷水浸泡过似的,冷的结成块,垒了下,竟把我所有的衣服都压在了上面,睡下去,只听见墙缝里灌进来的风的声音,只感觉那风撕的头皮疼,几个同友于是带上帽子睡觉,也就这样一觉睡去,不知道睡的好不好,我心想其实大家都没怎么睡好。
 
     不一会就天亮了,早饭都顾不上,几个人竟一气早早爬起,我是设置了闹钟的,当然我也很早就起床了,草草刷了牙,洗了把脸,就急匆匆地跑出去,,看新年的第一道曙光,只是因为太早,日出没看到,却把自己冷的够呛,实际上太阳早就出来了,只是还没有翻过眼前的清凉峰,我们在等待着,光圈越来越大,光线扫射的范围越来越宽,终于,太阳爬上了清凉峰的山头,我们欢呼着,去拥抱太阳,拍了很多照片,一位不知名的大姐,给我们每人拍了一张,我那张感觉不错,伸手拥抱太阳,整个的太阳就在自己头顶上双手环起的圆里,仿佛佛祖下世一般,神奇极了,回去,匆匆吃了口早饭,就赶路了。
          
      走下山的路,路上行人不多,偶尔几个徒步者。也没有几个人家,走了很久,见了一座房子横在路边,主人没有看到在哪里,倒是旁边的牛棚里传来老牛的叫声,一头很现代的黄牛,脖子上挂着一块标牌:与我合影一元,不禁佩服主人的思路。
      上雪堂,是这条路上一幢很出名的房子,到了,看了,感觉它有点孤独,完全的石块砌成的看上去破旧的房子,默默地立在山道旁,无声的看着花落花开,看着过往的行人,听着溪水声,仿佛,一切,都与它无关,它的目的仿佛就对抗着一切,对一切说着它的存在。

      下雪堂,坐落在岔路边,没有上雪堂那么古旧,一切都是新的,白墙黑瓦,看上去主人是个大户,现在也开门迎客。路口分叉在墙边,一条路过一座小桥去山里,另一条下山。我们选择了后者,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一条路也能下山。下山的路,没有什么特别,已经很宽了,明显有机动车压过的痕迹,这条路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其终点伸向了山里,我们走上了小路,所谓的古道最美的景色,已经迎面扑来,一切,似乎在告诉着已经知道的我们。

       路变得很窄,几乎只允许一个人独自通过,一边是望不见底的笔直的悬崖,幽深的绝谷让人不敢大声喘息,生怕影响脚步的平衡;另一边是刀削似的绝壁,光秃秃的绝壁仿佛擎起了蓝天,就在这崖壁的交接处,古人硬是凿出来了一条天路,匀称的石阶梯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对面过来一个农家大嫂,一担挑着两大袋米在爬山,我急忙让路,又走了几步她停下歇息,我想用相机摄下这瞬间,把那脚步定格在永远,但是我没有拍摄,真正令人震撼的瞬间不应该定格在相片里面,应该定格在我们的心里。

      仿佛是回到了遥远的过去,甚至是几十年以前,山民扛着大袋的货物,吃力的走着,出一次山,来回可能要好多天,累了啃点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顺手掬一捧山泉;天黑了,或者月光下继续赶路或者草房里借宿一宿。山道上留下一个个低着头弓着背的身影,就是这一个个不甘现实的背影,塌出了古道,成就了徽商,点缀了灿烂的徽商文化。

      我们的队伍已经拉的老长,前锋的我们已经到了江南第一关,风太大,躲进山洞里避风。热心的老伯告诉我们,山洞是以前的税务官员办公用的,门口的江南第一关就是他们设卡收税的。看来被称作关的东西,总是用来卡人的。

      站在关门口,已经能看到山下的村庄,合影后,继续下山,没几步就到了山脚,一个小小的水电站,安静的运行着,或许,山里用电,都是它的功劳呢。
                    
       前面是古道饭店,就是古道在这边的入口了,热心的老板娘高大妈,向我们讲解着山中的四时景色,讲述着山中的每一家旅店,还唤出她的小狗小白和我们见面,告别了大妈,我们走向鱼川村,我们的大巴停靠站,村子也是一样的古朴,马头墙倒映在门前的小河中,不失皖南民居的风格,巷子是幽深的,同样的狭窄,同样的曲折,热心的村民用大红的箭头在白墙上指明了鱼川村车站的方向,在对面的墙上,则指明了去古道的方向。

       车子停在伏岭镇吃午饭,过后稍作休息,返程。途中经过当今胡总的胡氏宗祠,但是没有去参观,车子驶上了现代化的徽杭高速,两旁的景物飞一般的向后飞驰而去。我却仍在考虑,徽杭古道是不是一条路,难道自己的这两天是在梦里度过的不成,茫然之余,竟在心里震撼了良久良久 ,始终挥之不去......



徽杭古道上的十月半

去往古道

今天的目标是徽杭古道。

此行最大的梦想就是孤身徒步穿越一段徽商古道,可出来这么多天了还没有实现。我不打算去杭州,徽杭古道也就不可能是我的穿越线路,但我决定去看看,哪怕是在道口感受一下古道秋风的苍凉也好。因为,今晚如果住到屯溪,我的徒步计划也就宣告取消。

早起,退房,把行李寄存在服务台——今晚是住回歙县还是到屯溪,我还没最后想清楚,但确定不留在绩溪。

客车很拥挤,我只能在后排的中间位子塞进去半个PP,整个身子扭曲如麻花。就这样,还得庆幸比在走道上站着的人幸运呢。

不会吧!!!车近伏岭镇时,被告知前方修路,车子过不去,剩下的路自己走吧。离古道口还有N里路耶。好玩的是,因为未到站,售票员硬要退还5毛钱给我。山里人真是实在。

 

古道雄关

徽杭古道东起绩溪的伏岭镇,东至浙江临安市马啸乡,全程四五十公里,在徽杭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是徽州通往苏杭的捷径。当年这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 “三天就能到,说明这条路以前是到杭州去最近的路。”在古道上遇见的第一位老人这样跟我说。

古道是从一个叫逍遥水电站的地方开始的。正是我梦想中雄关古道:高山深谷,林木苍翠,奇石狰狞,山溪浅唱,不足两尺宽的小道,由各种不同的石头铺成,顺着山势蜿蜒伸展,与天相接……

万籁俱静,我静静走在窄窄的古道上,左边是峭拔的山峦,右边是由浅渐深的山谷,枯水季节,水势不大,裸露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千奇百状。峡谷的对岸,一脉苍山凛然于爽爽秋风之中。阳光恰到好处的洒在山谷里,温暖而不骄躁。春暖花开季节,这一路定然是山花烂漫,别样的好看——我这样想着,却一点也不遗憾。我钟情眼前这古道秋风的寂寞与苍凉。

拐过一个弯,抬头上看,远远地,望见山路的尽头是一道雄关,直立苍穹。天路,在我心里不再是青藏路的专有。

苍天,古道,雄关。

我渺小如一片秋叶。

但我实实在在感到了自己的存在。


江南第一关

走近雄关,不过是一小门洞,它的气势,概因山势和苍穹。

然而,有了它,险峻的山峰才多了一份豪情,寂寥的山路才多了一份雄心。

雄关下,曾经走过多少壮怀,多少梦想。


“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就是这位老人跟我说的。

 老人的普通话我好不容易才听懂。真是难为老人家了。

 

古道人家的十月半  积德行善

我在古道上走了好几里,没有一个行人,倒是隔一段就能遇见一人,安安静静地在道旁拔草砍柴,原以为是附近村民上山砍柴。一问才知道,今天是十月半。

十月半是当地人传统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除了蒸包子、祭祖先之外,村民们还要修桥补路做善事。这不,今天村民们又自发地上山修路来了。我遇见的这些人全是山下祝山村的村民,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祝山路会”,日常维护古道。每年十月半,在家的路会会员都自愿到山上除草修路。祝山路会有90多年历史啦,至今已经延续了几代人,路会成员多的时候达60多人,现在很多劳动力外出打工,只剩下30多人了,老年人居多。

不觉日已中天,他们要下山吃饭,一位老乡邀我去他家吃午饭,“山里人也没什么好吃的,今天吃包子”,见我犹豫,一旁村民也都热情相邀,“去吧,他是我们村长”。

路会成员每年修完路,晚上都要到其中的一个会员家里聚餐,喝酒吃肉,顺便商量明年的计划。大家轮流做东。他们指给我看,今晚做东的是一位老人,在他家吃饭,还有大名鼎鼎的“一品锅”,听得我心里痒痒,很想留下来过夜,在这一尘不染的小村子里,一醉方休。村民们也一个个怂恿我留下来。“过去穷,吃的全是素菜,一席六盆,主食是面。现在条件好了,变成一席8大盆,而且有了荤菜,主食有面也有米饭……”村民们的描绘令我无比憧憬,这样的乡居生活场景,可遇不可求。

对于吃包子,我开始还不以为然,后来才知道,村民们一年也难得吃几回的,因为今天过节。我真的庆幸自己的好运气,很感恩。包子的形状像饺子,只是很大个,皮薄馅厚。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包子,绝对不是因为肚子饿了,也不是因为一路上有些亏欠自己的胃,才会变得这样嘴馋,向毛主席保证,的的确确是人家的包子好吃。瘦肉很鲜甜,豆腐是今早自家打的,青菜是自家种的,鲜菇是这山里特有的,那包子馅不美味才怪呢。用柴火蒸几分钟就好,现蒸现吃,热气腾腾,不需要任何蘸料,鲜、香、嫩、滑、爽、脆,样样口感都很清晰,别提有多好吃。

说来并不奇怪,绩溪本来就是徽菜的发祥地嘛,当年在上海、杭州开饭馆的,好多就是绩溪人。只可惜如今徽菜已经衰落,一如这村后的古道,只能辉煌在人们的追忆里。


祝山村村口

让我想起在姑妈家度过的童年,进村时也是这样的路。那时,一个人走还会害怕。

 


村长家的


最美味的包子

 

画里村庄

因为记挂着另一段古道,我到底没有在村子里住下。吃过饭,几位乡亲到村长家来为我送行。要步行二三里才能到先前下车的地方,可就是这段路,我是在嫌它太短。

一路的风景美得让我无法前行,一步一徘徊,真不舍得挪开。那分明就是一幅幅大写意的水墨画,辽阔油绿的菜田的远处,是一簇簇粉墙黑瓦的徽式民居,原野是如此地生机勃发,天空是如此的蔚蓝,阳光是如此的和煦,空气是如此的清澈。等到走近村庄,又是古树、古桥、流水,陌生而又亲切,这样的徽州村落,徽式民居,这些天来见得多了,却丝毫不会倦怠,百看不厌,似乎在徽州就没有“审美疲劳”这个词的存在。

很喜欢那些徽州特色的草垛子,在田头,在村口,或独个兀立,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对,很有韵味。尤其是独立村口,仿佛西藏的玛尼堆,透着禅意。


独立村口的草垛子,仿佛玛尼堆


百看不厌的徽州村景


随处可见的世外桃源 

来苏桥  兄弟情深

回到县城,错过了开往屯溪的最后一班车(去歙县也是坐这班车),索性不着急回宾馆,赶在天黑之前,去看看来苏桥。

来苏桥,从一则小资料上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莫名的喜欢,心里一直惦记着。当年,苏辙曾经被贬到绩溪做了县令,虽然时间不长,但深得绩溪父老爱戴。相传,同样遭贬谪身在黄州的苏轼要来绩溪看望弟弟,兄弟情深,为迎接哥哥,苏辙就在城外的翠溪河边修了这座双拱石桥。也有说,是哥哥来时,弟弟到翠溪河边的码头盛情迎接,码头因此取名“来苏码头”,后来人们在码头上建了桥,取名“来苏桥”。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苏氏兄弟以美好的形象自古至今在绩溪口口相传,长留在人们的心中,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这些天正看《苏东坡传》,听林语堂说,苏小妹是个虚构的人物,虽则如此,才女苏小妹以及那浓浓的兄妹情,依旧鲜活在我心里。这是题外话。

来苏桥坐落在绩溪城区的西郊,虽然离县城只有2里来地,感觉已经很偏僻。石桥很有岁月感,桥身长满了藤蔓,翠溪河水很浅,叫它“溪”倒更确切。河床成了柔软菜地和草地。我小心翼翼的踩上去,蹲在菜畦里拍来苏桥,但见取景框里,天色渐渐乌蓝,桥身渐渐模糊,等拍完最后一张,抬头看时,一轮超大超圆的月亮,已高高挂在天空。

来苏桥头,月亮之下,几座白色的民居,依稀可辨。

 

我有点疑心,自己是不是故意要错过那最后的一班车

——真的不想走。


寻找来苏桥的途中,看见晚霞


在菜畦上拍的来苏桥


那晚的月亮贼大,贼亮



五月的徽杭古道

  假日一过,便寻思着出游,可是A流感疫情不定,本打算再游阳朔的行程暂时取消了,职业不允我等在此时集体外出,也罢,自助徒步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吧。

   于是节日里趁着大家外出我独守岗位之时,做好各项徒步功课,趁着商店促销,添置LOWA徒步鞋,准备应付最恶劣的气候,不想天气一下子转热提前入夏了,心想非但这鞋用不上,且因天气炎热,估计“自虐指数”均有上扬趋势。不管这么多了,好心情最要紧,于是,这脚下就多了这一段开心的徵杭古道之旅。

   古道不算很长,是当年徵商进出浙江的通道,不知何时起,成了初级驴友的必修之课,称作“华东徒步之首”了。曾经向往了很久,因惧怕艰苦,去年选择了十里琅当徒步,感觉不错,上月在徒步漓江之后,对此行已经大有信心,这样的季节,想必享乐多过受苦。

从上海坐火车到安徵的绩溪,不长的路却开开停停一个晚上,次日7点多到达后,打的到达渔川,一个古道起始之地,走过小村,经过一段清新的田间小道,到达逍遥河水电站,再踏着青石板的台阶,很快到“江南第一关”,由于一直向上攀爬,体能略有消耗,不过风景很好。

   这是在翠竹山庄的房顶上,这家主人是个地道本分的农民,实在且有一点木纳,因不是周末,竟没什么准备,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之下,下地采来山菜、山货,做了一桌正宗的农家饭菜,配上当地啤酒,赞叹纯朴之外,估摸着不久的将来定会被一批批的驴客感化吧。不得而知。

酒足饭饱之后,继续前行,经过相对乏味且艰辛的下雪堂、上雪堂,来到蓝天凹,牛群竟然很悠闲地晒着太阳,此时对牛谈琴大概可以滥竽充数了。

   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我们的营地永来村,住1787驿栈,据说这数字是清凉峰的高度,我们这次没有上山的时间,暂且留下一点遗憾等待下次了。不过这儿的住宿条件比想象的要好的多,阳台上望去,景观不错,徵派的房顶在远山的印衬下蛮不错。

而最美丽的景象是晨光铺洒的永来村,从小山上远观小村,感觉恰如一个沉睡的婴儿,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十分优美。万物在此时悄然生长,静且孕育着希望与收获。

   过了永来村是浙基田,是浙江省的地界了。属浙江省临安市,是徽杭古道的终点。我们在次日结束徒步,包车近3小时直达杭州。

   整个行程比预料中的简单,特别是一对刚从美国探亲回来的退休夫妇一路轻松随行,让我亲见生命在于运动的真正含义。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