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流行服务 > 生产性 服务业(3)

生产性 服务业(3)

2014-03-04 09:25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采集侠 查看:

  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一现象本身来看,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如弹性生产方式的采用)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价值链进行分解的趋势也就变得非常明显,它们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动,甚至是基本活动都外包出去,例如,人力资源活动、会计活动、研发设计、采购活动、运输、仓储、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这些产业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分工也更加细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的也在不断降低,规模经济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断得到释放,进而又推动制造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才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即通过获得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做”或“买”(make or buy)的决定,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采购,因为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的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反之,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则应该选择自己做。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并认为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同时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内部化-外部化的概念引入,就可以发现,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内部化—外部化活动特征变迁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见图1)。

  

Image: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jpg

 

  在种子期内,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基本上是企业内部提供,还没有形成一个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但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在成长期内,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活动逐步开始外部化,同时,外部的生产性服务供应者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表现出来。在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仅有那些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还有那些知识密集和创新程度相对较低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又表现为两类特征,一类是成本驱动的成长模式;另一类是差异化驱动的成长模式。前者主要是那些标准化和日常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后者主要是信息和知识更加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当然,这种区分是为了对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更好的理解,实际上,在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过程中两种模式或特征通常是同时表现出来的,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边界。

  在成熟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细分程度更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更高,既有标准化的服务,也有定制化和创新型的服务。同时,在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来自于各类企业。

  人类社会经过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相应地经济活动也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体现在:

  (1)制造业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讯产品和家电等;

  (2)随同产品一起出售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等,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紧密相连;

  (3)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

  实际上,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某些信息产品可以像制造业一样批量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例如,IBM公司在20世纪90 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将会呈现互动融合发展趋势。

  另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以辅助管理为主的润滑剂作用,发展到20世纪70-90年代以管理支持功能为主的生产力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剂作用,见下表。

  

Image:生产性服务作用的变化.jpg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近年来,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业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2003年,全球物流市场规模达3.5万亿美元。同样,金融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一些新技术也在金融服务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金融服务业也表现出多元化、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少数城市已经占据了全球主要的金融业务,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言,从2000年到2004年,全球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从6660亿美元增加到11740亿美元,到2005年有望达到13750亿美元。同时,从区域市场的未来发展来看,北美和欧洲信息服务业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而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信息服务业新兴市场。就生产性服务业而言,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仅以研发服务业为例,1996—2004年间,美国研发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就达到 9.9%;1990—2001年间,加拿大研发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就超过10%;1996—2001年间,英国研发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 16.8%。综合来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1、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在许多发这国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法规,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服务水平提高。1977-1978年制定 “航空规制缓和条款”,1980年提出的“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1984年制定的“航空条款”,1991年颁布《多式联运法》大力提倡多式联运的发展。在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方面,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2000年英国颁布的《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都对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促进信息服务业方面,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电子信息自由法案》、《个人隐私保护法》、《公共信息准则》、《削减文书法》、《消费者与投资者获取信息法》、《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电子隐私条例法案》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在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商务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以及契约签订的严谨程度。

  2、行业协会建设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它们都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加强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管理。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美国、日本、德国的物流协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美国物流协会由个人和公司会员组成,拥有3000多个会员;日本的物流系统协会(JILS)和日本物流学会;德国的物流协会拥有6000多个会员。这些协会不仅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规划、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同时还开展物流研究,指导行业发展,举办交流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种专业培训,为物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在促进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的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日本数据处理协会(JDPA)、西格马系统等等,这些行业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它们既是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同时也对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方面,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自我管理的,日本也参照美国的做法,成立了公认会计师协会。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企业在缺乏决策支持或出现问题时寻找专业服务机构的意识,还能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互动,进一步构建分层次竞协作相结合的市场结构,培育成熟的专业服务市场体系。

  3、完备的基础设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